回顧課程1及課程2已學習內容,主要强調如何掌握模腔壓力與鎖模力要領與其內涵、如何掌握材料塑化(絞料)與注塑單元要領與其內涵。另外,特別是針對課程2現場實務測試作業,包括:注塑速度設定、保壓切換點、澆口凝固點的判定之成果與技巧討論。
材料科學
精要討論熱固性塑膠、熱固性彈性體、以及熱塑性彈性體之特性與應用;並進一步深入探討各類熱塑性彈性體的製備和加工的要求與實用技巧。
注塑成型機
從不定型與半結晶塑膠之多面向特性,深入探討如何實務做好注塑速度之設定與掌控,包括:塑化設定與其工藝、注塑設定與其工藝、模具設定與其工藝、冷却設定與其工藝等等。另外,進階討論噴嘴類型,止回閥類型,特殊螺杆設計與應用。
注塑工藝
探討科學試模:如何實現製程的穩定性,達成每一射的一致性,每一模腔的平衡性,每一次生産質量的一致性。爲此須要有良好之配套:包括完善的工藝監控,有效控制流變充填,理解並掌握剪切的影響與實務,有效的冷却機制與時間估算,和確定工藝窗口。
輔助設備
爲確保産品品質一致性與量産流暢性,將進階地討論如何做好乾燥與材料供應,包括:乾燥系統的種類,原料輸送設備。接著,探討模具溫控原理與挑戰,特別是熔體在模腔之開關模交替作動下,如何透過溫度傳感器的作動與相關配件,掌握冷却液的運作與有效保養維護,達成冷却的一致性。
模具
爲實現製程的穩定性,必須有完善之模具體系。爲此,我們從構成模座之鋼材之種類與特性,瞭解其使用特點與壽命;鎖定澆注系統:包括各類澆口與其特點,如何掌握實務設計要點,再進階探索針閥式熱流道、熱流板配置、多腔熱流道;另外也探討冷却與溫控,並討論進階技術鐳射燒結與順型水路;探索頂出系統之建構與相關配件;探索模腔壓力偵測系統之建構與壓力響應之解讀應用,之後如何轉化成工藝優化之能量;並且討論快速換模技術。
特殊技術
探討串聯式模具與成型:深入解析其配套之澆注系統、模具組件、以及作動原理;學習注塑壓縮成型之系統、原理與應用;探索微型注塑成型之系統、原理與應用工藝。
成型缺陷
討論至少20個問題 (涵蓋至少8種不同類型之成型缺陷),
由學生整合課程1到課程3,學習五大要素、産品品質要點、實現製程的穩定性,嘗試識別問題的可能成因與提出補助方案或措施來解决這些問題。
實務測試
主要進行鎖模力測定及確定最佳的冷却時間之實務測試。這項測驗讓學生可以使用自己工廠內現有的模具和機器完成。學生須把家庭作業帶到課程4討論
測試
20個問題